模具寿命对锻造质量的影响
众所周知,只有锻件的精度与模具的精度相匹配,才能降低铸件次品率和废品率,才能生产出合格的锻件。 合理设计的预锻件(模具)和终锻件(模具)的横截面积和体积必须匹配,否则锻件会因折叠或不满意而报废,模具磨损会加速,并且 模具将直接影响锻件质量和尺寸稳定性,从而增加后续加工成本。
模具寿命对锻造成本的影响
模具不仅影响锻件的质量,而且影响锻件的成本。 通常,模具的成本占锻造成本的10%至20%,而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则占7%至15%。 根据1994年德国的统计,模具的成本占锻件销售的11%。 模具很昂贵,特别是对于大型模具,在125MN机械压力机生产线上(包括辊锻,展平,预锻,终锻造,修整,热加工),全套的六凸块8平衡块弯曲零件模具曲轴模具 校正等过程)总价约120万元。 如果将模具的使用寿命延长20%,锻件的成本可以从24,000元降低到48,000元,降低2%至4%。
企业实践表明,提高模具寿命是降低锻造成本的关键。
模具寿命对锻造生产率的影响
由于模具磨损和生产故障导致的模具维修和更换损失时间约占实际生产时间的10%至15%,因此模具的寿命会影响生产率。 据国外统计,全年锻造企业生产24小时,实际平均有效时间仅为16.5小时。 因此,模具的寿命直接关系到锻件的质量,成本和生产率。
工具寿命长是锻造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必要条件。 例如,日本是世界上锻造生产率高的,已经机械化和自动化了24%的锻造设备,生产率约为185吨/人/年; 德国和美国的生产率约为80吨/人/年,而中国的生产率为(40〜50)吨/人/年。 我国锻造生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模具寿命,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低。
上一篇:复杂模具变形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解析
下一篇:锻件参数对模具寿命的影响